干凈整潔的小屋,整齊擺放的各種物品,墻上掛著的手工剪紙作品,屋內傳來的音樂聲,處處體現著主人對生活的熱愛。這是陸夢蝶“溫暖的小窩”。“要不是有這間公共租賃住房,我無法想象現在的生活會過成什么樣子。雖說面積不大,只有51平方米,但足夠我住了,最關鍵是房租便宜。”銀川市金鳳區五里宜居公租房住戶陸夢蝶說。
陸夢蝶15歲查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,27歲病重癱瘓、多次面臨生死考驗,但她一直頑強與病魔作斗爭,寫書、剪紙、創辦書屋……活出了別樣精彩的人生。2019年,陸夢蝶先后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、雙膝置換,經過治療,如今,她不僅站了起來,還可以自由行走。
聽說記者要來采訪,陸夢蝶早早等在門口。“這是殘聯專門為我改造的用于方便出行的坡道。”陸夢蝶指著單元門口坡道說,現在,她坐輪椅出門很方便。
進入陸夢蝶的家,能感受到她對這間溫馨小屋的喜愛,地面瓷磚擦得一塵不染,物品擺放有序,客廳里堆放著她寫的書,廚房灶臺干干凈凈,書房擺放著電腦和直播設備。陸夢蝶介紹,這套公租房每個月的房租是31元,物業費全年是200多元,每年的暖氣費政府都有補貼。“冬天,暖氣燒得很熱乎,我住著很舒服。政府不僅圓了我的安居夢,還在屋里給我安裝了助殘設施、康復器具。”陸夢蝶說,如果沒有這間公租房,她可能恢復得沒有這么好。“我父母家住的是農村的平房,供暖和生活設施條件沒有城里方便。我家里還有個弟弟,如果我沒有自己的房子,也影響到弟弟以后的生活。”陸夢蝶告訴記者,2013年政府給她分配了這套公租房,讓她實現了“住有所居、居有所安”的夢想。如今,陸夢蝶正在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,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。
曾在自行車車棚里居住了7年的曹智明最近也有了好消息,他即將住進公租房。
2015年,曹智明家里發生變故,不得不賣掉唯一的住房。因為妻子殘疾,沒有收入,僅靠曹智明一人掙錢,家庭再無力負擔房租。金鳳區安居苑社區考慮到曹智明一家的困難,協調了小區里的一間自行車車棚給他一家暫時居住。今年,曹智明達到申請公租房的資格,他向社區遞交了申請,“聽說我的申請已經通過了,我們一家人很快就能搬進公租房居住了。”曹智明說。
2021年,全區住房保障工作圍繞實現“住有所居”目標,加大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力度,持續為164873戶家庭提供了公租房保障,約50萬城鎮住房困難群眾得到有效保障。(記者 張濤 文/圖)
家里安裝了康復設施,陸夢蝶在家中就能進行康復鍛煉。